这个候鸟迁徙季,有他们的默默守护 | 走进鸟撞调研志愿者的故事
每年的3月至6月是北半球夏季候鸟迁徙的主要季节,今年3月至6月,由CYCAN、昆山杜克大学DKU鸟撞项目和成都观鸟会三家共同发起的全国范围内鸟撞现象调研,吸引了来自全国554名志愿者,212支高校环保社团和公民团队,他们在华南、华东、华北三个地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鸟撞调研项目。
从初春到初夏,一周5次、持续6周的目标建筑物巡查,让志愿者们对鸟撞的认识从无到有,也让鸟撞从“伪命题”、“偶然事件”变成了志愿者们生活中关注的事情。志愿者们在调查各区域迁徙季鸟撞情况,共同填补全国性鸟撞数据空白的同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鸟撞调研经历和亲身体会。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次春季调研全国志愿者们的故事吧!
提醒:本文涉及鸟类尸体图片
01
重返鸟撞的“案发现场”, 以鸟类的视角审视人类建筑环境
视频时间轴(*注意:本视频涉及鸟类尸体)
00:20志愿者张姗介绍鸟撞地点
01:36志愿者沈天骋介绍鸟撞地点
01:59志愿者阳米妮介绍发现第一次鸟撞地点
03:29志愿者阳米妮介绍发现第二次鸟撞地点
04:04志愿者阳米妮介绍发现第三次鸟撞地点
许多志愿者都注意到玻璃幕墙反射的天空和植被是鸟撞发生频繁的地点,即使在玻璃面占比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一些南北朝向的建筑物、植被环绕的低矮建筑也很有可能成为鸟类迁徙途中的“生态陷阱”。
一位来自上海的志愿者 Natural X 回忆在教学楼处观察到的鸟撞:
“学校教学楼北面(三楼高度),窗外的银杏树没有长到这个高度,距建筑1米处是灌丛(海桐和红叶石楠),距建筑3米处是一排香樟树,当天的云很多,反光强烈,窗上的云朵清晰可见。上午十点左右发生的鸟撞,它掉落在了距建筑一米处的灌丛中”
“去年同一幢建筑北面也发生过一起鸟撞。”
来自浙江的志愿者陶思诗认为,低矮楼层落地窗的设计是她所发现鸟撞的“罪魁祸首”:
“虽然玻璃面积占比在建筑中并不大,在调研中会忽视,现在仔细想来,我觉得建筑中落地窗的设计是鸟撞发生的原因。”
人类想要占据通透光亮的空间,也想享受绿化带来的舒适。
来自广东的在校学生游清在一栋学校的教学楼走廊内发现了两次鸟类撞击事件:
“我们学校公教楼的面积比较大,一共有五栋,每栋有五层,窗户覆盖率达30%以上”
“撞击的地点大多发生在走廊也就是教学区内部的地方,原因可能是每栋教学楼之间有长廊连接,教学区内部也种植了植被,形成一个四方形的围栏,周围绿化做得比较好,鸟很容易发生撞击。 ”
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参与调研的志愿者顾晶滢,来自上海,在一次午饭后的散步,在公司园区前恰好遇到该楼保安发现的一只撞晕的灰背鸫。庆幸的是,这只灰背鸫在被发现的时候并没有生命危险。她认为这栋大楼的设计是灰背鸫与玻璃幕墙发生撞击的“元凶”:
“我发现鸟撞的时间是5月份,灰背鸫在这个时候是由南向北迁徙的,公司园区的这栋建筑正好是南北向的…发生鸟撞的地点在这栋大楼的一楼的大门,一楼有一个贯穿的通道,在通道的尽头有一个可以看到对面楼层的窗户,给鸟类造成了通道看起来是贯穿的错觉。”
“在晴天的时候,公司园区内的树木都会反射在这个玻璃大门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鸟撞高危建筑。”
02
看见鸟撞,那个让我们痛心的瞬间
深圳张姗
“已经死了,好心痛,看着他飞到那一棵凤凰木上,然后又从凤凰木撞到10米内的玻璃上,今天天气很好,那块玻璃上反射着的是蓝天白云。”
“调研期间在学校内没有发现鸟状现象,还以为我们学校的玻璃很安全。”
“上午七点半左右去教学楼考试,瞥见旁边小门口地上一块小小的绿色,去看了一下真的是小鸟,已经爬满蚂蚁了,是暗绿绣眼鸟。最近正值繁殖季,看到学校里有好多雏鸟在窝里等着喂食,这只暗绿绣眼鸟是否就是在觅食归家的途中就此丧生,回不去了… ”
浙江陶思诗
上海海洋大学
爱自然协会
“一只白腹蓝鹟,它应该是撞到了二楼教室的玻璃,最终死在了玻璃平台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白腹蓝鹟,也是我们学校今年第一只被发现的白腹蓝鹟,但没想到发现时它已经死了,令人惋惜…”
“在玻璃幕墙的下方看到一只珠颈斑鸠幼鸟,四周并没有亲鸟,发现时存活,但对人的靠近已经不能做出反应。第二日它不见了。第三日出现在距离第一日不远的地方,但已经身亡了… 后来常看到两只珠颈斑鸠站在玻璃幕墙上的高处,会想象他们是不是在寻找自己的孩子…”
上海的志愿者
除了上述的鸟撞案例,本次调研还有许多志愿者也在目标建筑物附近发现鸟撞。
此外,我们推测或许还有许多的鸟撞案例在志愿者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由于部分鸟撞可能发生在夜晚,受伤或死亡的鸟很快就会被附近的捕食者捕获(如野猫)或被清晨工作的保洁人员清理。另外,并非所有的撞击都是致命的,有时,鸟撞只会让鸟儿暂时昏迷,但鸟撞对鸟儿们身体的伤害(如内出血)会对它们之后的生存发展带来危害。
03
鸟撞引发的思考
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爱鸟社 (中北校区)的沈天骋,用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自然共生存” 引出了本次鸟撞调研带给他的思考:
“很多人也许认为这些鸟太笨了,它们会撞到玻璃,所以应该被淘汰掉。但我认为我们人类的出现盖了各种大楼,已经,对自然有了一定的改变,而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什么,来阻止我们的事情向更坏的地方去发展。”
先是看到,再到关注,再到行动,再到改变。
一位来自南京的志愿者,和一,在加班的情况仍然抽空参与志愿者分享会,分享了鸟撞给她带来的思考:
“我已经上班很多年了,虽然我还是很向往这个领域,但可能没有办法再从事生态相关的领域了。通过这次公民调研,我是第一次把这些对鸟类的喜爱、关心和情绪的东西转化成行动和理性的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我相信当更多人加入的时候,先是看到,再到关注,再到行动,再到改变,这个过程我相信会推动世界发生很大的改变。”
保持最初想要撬动世界一点点的想法,普通人也能让环境变得更好
来自北京大学的谢理淳分享了鸟撞项目带给她的思考:
“很多人可能都有改变世界的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抛下学业或者工作,像自然保护工作者一样做系统性的调查和鸟类保护。假如我们能够保持最初这种想要撬动世界的想法,一次对鸟撞的上报,一次志愿者鸟撞调研,普通人也可以让环境变得更好。”
鸟撞志愿者故事分享会, CYCAN的鸟撞项目组与志愿者们交流经历
04
鸟撞调研暂告一段落,鸟撞公民行动正待起航
3个月的调研中,CYCAN看到了志愿者们持续的付出,和对鸟儿们生命的在乎和敬畏。
我们发现, 在志愿者们调研的过程中,志愿者们除了自己对鸟撞议题认知的提高外,也与他人产生了积极的互动。比如,在鸟撞志愿者的社群小组中,每当有志愿者发现了受伤的鸟类,不知如何处理或无法判断品种时,其他志愿者都会积极地提供帮助和解答。一个爱护鸟类,关注城市鸟类保护的社群,正变得越来越壮大和活跃。又比如,一些志愿者会与大楼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保洁阿姨,保安大叔,甚至是一些决策者,例如校园的管理层或公司的领导,协调进行鸟撞调研。
志愿者在自己参与项目的同时,也正在积极地带动身边人关注鸟撞议题。我们认为向周围的人讲述自己的鸟撞经历,或者只是默默践行监测活动的时候,都有可能在他人心中种下鸟类友好的种子,带动更多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次调研,志愿者的奉献证明了“鸟撞玻璃”议题的存在,填补了鸟撞调研在国内数据层面的空白。尽管本次春季鸟撞调研告一段落了,但秋季候鸟迁徙季,我们还将有新的一轮全国调研,等待着更多充满同理心、爱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志愿者参与!
CYCAN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持续为大家提供解决鸟撞议题的解决方案,支持更多人的行动和改变。期待在接下来的鸟撞公民行动中,更多的志愿者们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建鸟类友好的城市空间,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往期推荐
CGTN的鸟撞专题报道 | 数以万计的鸟类正在面临的意外之险:玻璃建筑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不用于商业。】
工作团队
文案 朱子墨
排版 孙光绪
项目介绍
家园守护-生物多样性特别行动项目旨在通过系列倡导活动,将青年的目光聚焦“生物多样性”议题,关注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1年,项目一方面将从“候鸟撞楼”这一具体议题切入,通过公民科学调研、艺术倡导,形成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产生量化的影响,打造最佳实践案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候鸟撞楼”的调研实践活动反思人与生物的关系,撬动更广泛青年群体关注生物多样性关系,并联合行业机构广泛收集青年群体承诺。通过发出中国青年整体的声音并主动和国外青年对话,在社会上形成良好氛围,助力COP15谈判。
另一方面将组建生物多样性青年工作组和COP15青年代表团,识别出潜在的青年生物多样性行动先锋,通过议题培训和执行青年行动赋能并锻炼这批先锋青年,使其在参加COP15时能真正代表中国青年发声,并在会议后继续落地青年行动。
项目合作伙伴
Celu艺术工作室
昆山杜克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B-LAB)
成都观鸟会